雄激素作为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可与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雄激素受体(AR)结合介导多种生物学过程。已有研究发现,雄激素与受性别差异调控的人类表型及各种疾病有关,且雄激素在一些免疫细胞亚群中的特异性表达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研究雄激素在环境中的赋存,及其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依托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基于EDA策略,结合体外生物测定、组分分馏和化学分析方法,识别并鉴定了污泥中的关键雄激素效应污染物。研究结果发现,全国30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提取物中有20个城市的样品表现出显著的雄激素受体激活效应。其中,雄激素效应最强的样品分别来自于银川、昆明和石家庄,其毒性当量范围为2.5 – 4.5 ng DHT/g当量。进一步对这些毒性效应最强的污泥样品进行组分分离及化学分析,共识别出包括天然雄激素(睾酮和孕酮)、合成代谢类固醇(雄烯酮、雄烯二酮、甲地孕酮、和异己酸睾酮)等在内的7种雄激素,其中环戊丙酸睾酮是在污泥中新发现的污染物。这些雄激素分别解释了银川、石家庄和昆明的污泥中55%、87%和52%的雄激素效应。这项研究揭示了污水污泥中的关键雄激素效应污染物,并强调了对该类物质进行进一步研究及管控的重要性,同时为建立限制排放标准提供了科学参考。研究成果以“Effect-directed analysis of androgenic compounds from sewage sludges in China”为题发表Water Reaearch期刊上。
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并在江桂斌院士和曲广波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通讯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史纯珍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晓溪副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图1 利用效应导向分析识别污泥中的雄激素污染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4.121652